容器是加速企業上云的一條捷徑
時至今日,基于容器、微服務、云原生等技術驅動的數字化轉型和應用現代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尤其Kubernetes與容器生態正在強勢發展,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功能上線,Kubernetes使得微服務與容器等技術更能滿足企業生產和應用現代化等需求。對于數字化企業來說,應用就是生產力。應用和IT現代化,決定了企業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將IT架構和應用現代化列入其數字轉型計劃中。
據2020年云原生計算基金會“云原生調查”報告指出,92%的受訪者目前已在生產環境中部署容器,這一數字比2016年3月首次調查的23%增長了300%。隨著容器在生產過程中得到更廣泛的使用,紅帽看到了對企業Kubernetes平臺的需求,該平臺不僅能夠支持所有開放式混合云基礎架構,還支持在此基礎上運行的多種工作負載和應用。
容器為應用創建了隔離邊界,使得多個程序在單一操作平臺上可以獨立運行。對于使用者來說,不需要為每個應用都創建虛擬化,相應的也可以有效利用硬件資源,這種針對容器執行和規模的管理在容器編排引擎上同樣適用。常見的編排工具包括Kubernetes(谷歌開源工具)、Docker Swarm、Apache Mesos、Rancher等,它們能夠處理復雜任務,例如查找最優運行位置、處理失敗任務、分享儲存卷或創建負載均衡與容器間通訊的覆蓋網絡。
通常,企業內部對數據在本地和云端之間的遷移要求是無縫即時的,而容器要做的就是基于底層提供一個抽象層讓應用“隨意交互”。Kubernetes使用了計算集群部署并管理容器,通過均衡工作負載來維護性能。在集群中運行時,Kubernetes的自復制性可以從橫向或縱向擴展容器數量,以滿足多應用遷移的需求。
隨著企業開始對其自身應用的容器進行現代化改造,絕大部分的工作負載目前由兩個領先的操作系統——紅帽企業Linux和 Microsoft Windows支持。然而,同時具備Windows和Linux平臺的異構環境通常會造成應用孤島,導致企業難以順利實現業務的轉型和擴展。借助紅帽OpenShift,基于Windows和Linux的容器化應用如今可通過單個控制平面進行同時管理,從而簡化IT流程。
在亞洲,Kubernetes的采用率在2018年短短7個月內上升了58%,這表明企業越來越愿意使用容器編排工具。我們預計這種趨勢還將持續,因為此類工具有助于簡化容器化應用程序的管理,而隨著企業使用容器和混合云/多云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容器化應用程序的數量預計將呈指數級增長。
通過將Windows Machine Config Operator作為核心,紅帽OpenShift可以編排紅帽企業Linux和Windows流程,使其作為控制中心在應用中運行,并支持.NET Core應用、.NET Framework應用和其他Windows應用。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在開放式混合云所支持的任何地方,包括裸機服務器、Microsoft Azure、AWS、Google Cloud、IBM Cloud以及將來的VMware vSphere,運行紅帽OpenShift上的Windows容器。
紅帽OpenShift提供了高度模塊化特性,用戶可以有多種選項進行定制,而且不會丟失任何功能。當然,企業也不用在Docker或Kubernetes之間做二選一,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Platform 3.4允許使用者跨云分配上述兩個編排工具的資源,組件集成、上線測試等流程均交給服務商,讓用戶實現了自動化。另一個開源編排系統Cloudify,甚至能夠讓應用自動化在不同云平臺上部署,支持容器應用在非容器化環境同時運行,只需通過一個控制器。
對于同時運行Windows和Linux混合工作負載的企業,紅帽OpenShift作為通用Kubernetes平臺可為其提供優勢功能——無論企業的云原生工作負載是運行在微軟Windows或紅帽企業Linux上,都可同時通過單個統一的解決方案來管理容器。
未來,前沿技術、社區生態、企業支持將成為容器發展的三大基礎,上云容器化已經成為趨勢,也是企業加速數字化進程的一個捷徑。
文章轉載:https://cloud.51cto.com/art/202105/663727.htm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