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Python教程【第四十八節】面向對象(4)
歡迎大家來到Python自學教室,上一講我們用了兩道數學題為大家展示了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的不同,但是可能還有同學沒有看出面向對象的優勢,或者說覺得Python面向對象的優勢并不明顯,那是因為我們現在接觸的程序還不夠復雜,等以后你寫的程序越來越大,就能體會到這其中的差別了。今天我們就來舉一個稍稍再復雜一點的例子。

仍然是從A地到B地,這次除了有汽車,我們還有了一輛自行車!
自行車和汽車有著相同的屬性:速度(speed)。還有一個相同的方法(drive),來輸出行駛/騎行一段距離所花的時間。但這次我們要給汽車增加一個屬性:每公里油耗(fuel)。而在汽車行駛一段距離的方法中,除了要輸出所花的時間外,還要輸出所需的油量。
面向過程的方法,你可能需要寫兩個函數,然后把數據作為參數傳遞進去,在調用的時候要搞清應該使用哪個函數和哪些數據。有了面向對象,你可以把相關的數據和方法封裝在一起,并且可以把不同類中的相同功能整合起來。這就需要用到面向對象中的另一個重要概念:繼承。
我們要使用的方法是,創建一個叫做Vehicle的類,表示某種車,它包含了汽車和自行車所共有的東西:速度,行駛的方法。然后讓Car類和Bike類都繼承這個Vehicle類,即作為它的子類。在每個子類中,可以分別添加各自獨有的屬性。
Vehicle類被稱為基本類或超類,Car類和Bike類被成為導出類或子類。
class Vehicle:
def __init__(self, speed):
self.speed = speed
def drive(self, distance):
print 'need %f hour(s)' % (distance / self.speed)
class Bike(Vehicle):
pass
class Car(Vehicle):
def __init__(self, speed, fuel):
Vehicle.__init__(self, speed)
self.fuel = fuel
def drive(self, distance):
Vehicle.drive(self, distance)
print 'need %f fuels' % (distance * self.fuel)
b = Bike(15.0)
c = Car(80.0, 0.012)
b.drive(100.0)
c.drive(100.0)
解釋一下代碼:
__init__函數會在類被創建的時候自動調用,用來初始化類。它的參數,要在創建類的時候提供。于是我們通過提供一個數值來初始化speed的值。
class定義后面的括號里表示這個類繼承于哪個類。Bike(Vehicle)就是說Bike是繼承自Vehicle中的子類。Vehicle中的屬性和方法,Bike都會有。因為Bike不需要有額外的功能,所以用pass在類中保留空塊,什么都不用寫。
Car類中,我們又重新定義了__init__和drive函數,這樣會覆蓋掉它繼承自Vehicle的同名函數。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Vehicle.函數名”來調用它的超類方法。以此來獲得它作為Vehicle所具有的功能。注意,因為是通過類名調用方法,而不是像之前一樣通過對象來調用,所以這里必須提供self的參數值。在調用超類的方法之后,我們又給Car增加了一個fuel屬性,并且在drive中多輸出一行信息。
最后,我們分別創建一個速度為15的自行車對象,和一個速度為80、耗油量為0.012的汽車,然后讓它們去行駛100的距離。
恭喜您在Python自學的道路上又堅持了一天,我們在Python面向對象這里學習了四節課,了解了Python面向對象的基本定義、用法,也通過案例對比了解了Python面向對象和面向過程的差異化及優勢所在,但也還只能帶大家簡單了解、入門,更多的內容還需要大家自己去學習,下一講我們將帶大家學習新的內容,你準備好了嗎?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關注馬哥教育官網!每天都會有大量優質內容分享歐!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