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作業,分區格式化及一些腳本練習
1、創建一個10G分區,并格式為ext4文件系統;
(1) 要求其block大小為2048, 預留空間百分比為2, 卷標為MYDATA, 默認掛載屬性包含acl;
fidsk劃分10G分區,partx命令強制內核重新讀磁盤分區表,cat /proc/partitions是否內核識別到新分區
mke2fs格式化文件系統為ext4,并指點定相關屬性
tune2fs設置掛載屬性
可以用dume2fs查看詳細屬性
(2) 掛載至/data/mydata目錄,要求掛載時禁止程序自動運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訪問時間戳;
創建掛載點
掛載
2、創建一個大小為1G的swap分區,并創建好文件系統,并啟用之;
#mkswap /dev/sdb2
#swapon /dev/sdb2
3、寫一個腳本
(1)、獲取并列出當前系統上的所有磁盤設備;
(2)、顯示每個磁盤設備上每個分區相關的空間使用信息;
4、總結RAID的各個級別及其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這里只總結常用的RAID。
1)raid0:
條帶卷,以兩個磁盤組合為例,是把一個數據拆分對半兩個同時存放在兩個硬盤里,使得讀寫性能都加倍
可用空間: N*min (最少那塊硬盤)
磁盤數:2的倍數n
容錯能力:無
2)radi1:
鏡像卷,以兩個磁盤組合為例,是把一個數據存放在一個硬盤,另一個硬盤也同時存相同一份,性能無提升,相反因為多了一個寫,可能寫能力稍微下降。,有容錯能力
可用空間:n/2*min
最少磁盤數:2的倍數
容錯能力:可以壞一個硬盤
3)raid5:
每個盤都放數據,同時還放校驗數據;
可用空間:(n-1)*min
磁盤數:最少3塊硬盤
4)raid10
先做鏡像raid1,再做raid0
容錯能力:
可用空間:n/2
磁盤數:最少4塊硬盤
5、創建一個大小為10G的RAID1,要求有一個空閑盤,而且CHUNK大小為128k;
第一步,劃分在三個分區大小為10G的硬盤,并調整為radi類型
第二步,[root@robot tmp]# mdadm -C /dev/md0 -a yes -n2 -x1 -c128 -l1 /dev/sdb{1,2,3}
6、創建一個大小為4G的RAID5設備,chunk大小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統,要求可開機自動掛載至/backup目錄,而且不更新訪問時間戳,且支持acl功能;
第一步,劃分在三個分區大小為2G的硬盤,并調整為radi類型
第二步,# mdadm -C /dev/md0 -a yes -n3 -c256 -l5 /dev/sdb{1,2,3}
第三步,格式化文件系統,# mke2fs -t ext4 -L myraid5
第四步,創建/bakcup目錄,并編輯/etc/fstab
7、寫一個腳本
(1) 接受一個以上文件路徑作為參數;
(2) 顯示每個文件擁有的行數;
(3) 總結說明本次共為幾個文件統計了其行數;
8、寫一個腳本
(1) 傳遞兩個以上字符串當作用戶名;
(2) 創建這些用戶;且密碼同用戶名;
(3) 總結說明共創建了幾個用戶;
9、寫一個腳本,新建20個用戶,visitor1-visitor20;計算他們的ID之和;